洪蘭:創新,常發生在大破壞之後

張貼者: Titan Huang | 1/06/2009 10:23:00 上午 | | 0 意見 »

最近閱讀的一個文章,最近新聞總是報導著景氣經濟問題,
大家為了生存無薪假也去公司裝樣子大打職位保衛戰,
反向思考一下,
也許可以用這樣一個機會,好好的檢視自己現在與未來,
創新改變從小小的自我開始,哪怕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習慣。

Ready go! by Titan

【聯合報╱洪蘭】

最近去了一趟花東的國小,發現學校的建築非常有布農族的特色。
校長說象神颱風來時,學校受到重創,在重建時,
他們跳出了傳統「火柴盒」的窠臼,
依布農族的生活形態設計了這間小學,所以跟大自然很相配。
我看到眼睛又黑又亮的布農族孩子在學校中嬉戲,
頗有天人合一的感覺,
這個和諧使我深深體會到「創新通常是發生在大破壞之後」。

框架破壞了 思想就自由了

人的創意常會被眼前的事物所束縛,跳不脫原有的框架,
但是一旦框架被破壞了,人的思想就自由了,創意就出來了。

躁鬱症的病人在躁的時候,充滿了創造力,精力充沛、能人所不能。
因為在發病時,大腦無數的神經元同步發射,
他們看到一般人所看不見的色彩,聽到一般人所聽不到的聲音,
他們在一個奇幻的、超越現實的世界中,所以畫出來的畫、
作出來的曲是天上人間才有、不同凡響的。精神病很苦,
但是這苦也帶來了不朽,人生的失與得全在一念之間。

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台灣來說也許是一個大轉機。
人通常在災難時才會反省,飽暖時就不會有求變創新的動力。
我們應該乘這次大病,人們肯反省、願意接受改變的時機,
把我們社會的沉痾陋規清除一下。

瑪格麗特.米契爾在《飄》中說
「一個城市徹底毀滅時,也是它新生的時候」。
最近有一本新書叫做《Disrupting Class》,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原有的架構中求改善就像一件衣服做壞了,改來改去都不滿意,
最後只好再買一塊布重做。

同罪不同罰 打官司要燒香

台灣這些年來的社會充滿了追求物慾的風氣,
社會上對越來越大的貧富落差,也越來越習以為常了。
我們一向善良儉樸的核心價值都被磨損,
甚至大學裡的教授當會務評審人時,都有收受賄款的醜事。
有高官貪汙,貪到了天文數字,大家反而見怪不怪,
似乎不能體會到那是多少的鈔票,才會堆成銀河那麼多的星星。

過去父母教我們「賊祿不可以養親」,
貪汙來的錢不可以供養父母的觀念已經蕩然無存了,
連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也都一再受質疑,
老百姓打官司要先燒香,因為同罪不同罰,
有人關監牢,有人無保釋放。
當一個國家的法律可以容忍它的國民公然挑戰說「好膽來抓」時,
它已經失去尊嚴了。

金融大海嘯 正是改變時機

在京劇裡,秦香蓮狀告陳世美,
包公把烏紗帽拿在手上替她打官司,最後還是只好送她三百兩紋銀,
叫她回鄉去過日子。
秦香蓮把銀子退還,說「罷、罷、罷,青天也不過如此,
以後小民即使屈死,也不打官司」,一語道盡小老百姓的無奈。
如何做到歐陽修在《瀧崗阡表》中所說的「求其生而不得,
則死者與我皆無憾」的司法是全民拭目以待的。
當社會對窮人和富人不能平等以待時,社會就一定會動亂。

西諺說:
「If rich and poor cannot look each other in the eye,
it will be an eye for an eye.」

貧富差距拉得越大,社會越不安,
這是歷史的教訓,不可忽視。
台灣社會的許多問題,尤其是司法和教育問題,
不妨利用這次金融危機、人心思變時,好好的改革一下,
祖先告訴我們窮則變、變則通,現在是該變的時候了。

(作者洪蘭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0 意見